浙江农林大学20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4:10:00
来源:【绿色中国】

文/陈胜伟 铁铮
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组织了由10000多名师生组成的230支团队,奔赴各地,开展“绿水青山的中国”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师生调研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经验和做法,用科技成果赋能农林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天还没亮,在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的香榧种植基地里,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的喻卫武老师及其团队师生,就已经手把手地向香榧种植户传授相关技术……自2021年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喻卫武团队指导当地百姓引进香榧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5项,新发展香榧造林面积800多亩,建立示范基地400余亩。当地香榧从亩产不到300斤增加到800斤左右,大大增加了农户收入。
赵光武教授团队长期为下姜村高粱和番薯的栽培技术、地瓜干加工品种的选用进行技术指导;徐凯教授团队先后20余次到下姜村开展猕猴桃、葡萄、草莓、火龙果等果树栽培技术服务;赵阿勇教授团队针对生态肉鸡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高效的免疫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专家教授们以科技创新赋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帮助下姜村不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20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农林学科特色,实施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研究、生态实践五大行动,引导全校师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据悉,该校开设了312门生态类课程,在校生100%修读生态类课程、参与生态文明志愿服务,100多项学生生态类作品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学校建有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生态类的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59个,建成植物种类达3500多种的生态化校园,牵头成立浙江青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联盟等……一批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毕业生,荣获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聚焦生态科技创新:在林业大县遂昌,专家们实施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科技帮扶等23项重点工作;在竹子大县安吉,专家教授助力当地建起毛竹现代科技园、竹炭生产线,共同研发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助力竹农通过经营竹林碳汇增收;在山核桃主产区临安,科技助力让山核桃树实现矮化种植、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在大山深处的庆元县,专家们指导当地实施毛竹、锥栗、高山蔬菜等项目,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目标。
经过20年接力,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紧密服务壮大了浙江省的竹、香榧、山核桃、铁皮石斛等产业,扶持发展了园林花卉、水果、畜牧养殖、竹木加工、农家乐等绿色产业,累计开发各类绿色产业项目1200个,推广各类实用技术2000余项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500余场,受培训人员达15万余人次,创新形成了“一根科技竹、两棵富民果、三幅美丽图、四株小仙草、五粒金种子”的生态科技服务模式,直接推动农林业产值增长超150亿元。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表示,学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强自觉、更实举措,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将紧扣生态文明教育,让“绿色”成为学校独特气质和行为方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全过程,以科技创新赋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浙农林大智慧和力量!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