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万元 贷款 公司 企业 车辆 银行 中国 美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科研智能体到罕见病诊断,上海交大最新发布五项全球领先AI成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21:42:00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高校何为?在7月26日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集中发布了五项“全球首个”或“全球领先”AI成果。这些成果不再仅仅追求模型的规模、算力的大小,而是瞄准了科学研究智能体、端侧应用、罕见病诊断、大模型记忆、数据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更垂直的核心领域。从AI基础设施建设、垂类应用研究到教育的思考与人才引进,都彰显了中国顶尖高校在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思想力与创新力。

同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高校校长高端对话”上,众多校长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科技与教育的深远影响。

创纪录:AI智能体重构科研“全链路”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科研流程和产出。

此次论坛上发布的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SciMaster,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及上海深势科技联合推出,可贯穿科学研究的读算做全链路,为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智能综合体。

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介绍,上述二者的关系就像“发动机与汽车”,其中,Innovator科学基座大模型好比汽车发动机,能够理解分子式、反应式等复杂的科学数据,并具备科学推理能力。SciMaster科研智能体则相当于汽车本身,扮演着“超级研究助手”的角色,在内部推理和调用海量外部科研工具使用之间流畅切换。二者结合达到模拟人类研究者的动态解题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陈思衡介绍,在代表人类知识巅峰的HLE测试中,SciMaster超越了一众国际巨头,是世界上首个得分超过30的智能体,创造了32.1分的新纪录。

如果说SciMaster旨在变革科研的“生产方式”,那么另一项成果Data-centric AI基础设施则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数据工厂”。该成果由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和上海元枢智汇技术有限公司共研,直其核心是一个AI数据库和DataFlow数据准备工具。元枢智汇联合创始人兼CEO汤林鹏介绍,“它能将企业内部的文本、语音、图像、结构化数据等杂乱的多模态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为大模型准备高质量数据,从而显著提升企业大模型的性能,为企业赋能”。

接地气:从手机大模型到罕见病诊断,AI走进生活

目前,大部分强大的AI服务都依赖于云端算力,但这带来了数据隐私、网络延迟和计算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而如果想实现大模型本地部署,用户又不得不在成本与性能间做出取舍。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发布的“端侧原生大模型”,旨在将接近云端水平的AI服务,部署到手机、PC等个人终端上。这是全球首个端侧原生稀疏大模型,通过独有机制,其稀疏大模型降低了80%的内存运用,且不影响大模型的上下文记忆。

目前,个人AI工具大多存在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如何让大模型拥有长期记忆、持续学习,是实现更高阶智能的关键。由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和记忆张量(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MemOS,为此提供了创新方案。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大模型中心负责人、记忆张量创始人兼CEO熊飞宇说,“它基于原创的记忆分层架构,能通过对记忆的生产、调度和学习,让帮助AI能够积累长期偏好、实现自我优化”,在个性化教育、长期陪伴型AI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此外,在AI赋能的诸多领域中,医疗健康无疑是我们身边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国际罕见病日”官网数据显示全球罕见病患者大约有3亿人,超过艾滋病和癌症患者的总数,但漏诊、误诊率居高不下。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发布的“DeepRare: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是全球首个可溯源的该类智能体。它模拟顶尖医生的“提问—分析—查证—推理—决策”的诊断流程,结合多智能体架构和40多个医学知识数据源,生成带有完整证据链的罕见病诊断建议。“在上海新华医院的测试中,其诊断精度已超过5年资医生。”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张娅说。

“育人之变”:打开大学的边界,培养未来人才

在院士主旨报告、高校校长高端对话、青年科学家对话、AI重大科研成果发布等环节,论坛也探讨范围涵盖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范式变革及青年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

图灵奖得主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分别作主题报告,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教育与科技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主持了“校长高端对话”,邀请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共话人工智能时代的科研与人才培养。

多位校长谈到,AI已经进入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且在科研领域提供了工具范式的创新。比如,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AI可以提高其落地的概率;在气象预报领域,AI可以通过预测台风,提前预测风力发电量,产生巨大效益;在建筑设计领域,AI可以参与设计高楼台风阻尼器参数,精准降低台风对高楼的影响。

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在AI上找到自己的优势?有校长认为,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是两回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的成果,也有赖于大学“从0到1”的研究。

也有多位校长谈到,“人才是第一位”,大学在人才培养的多样性、长周期方面,是企业不可替代的。AI给大学的学科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学在未来,应该更注重培养人的能力,打开大学的边界,培养人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TR35青年论坛汇集青年科学家代表,分享其在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实践经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也同期举行,以激励青年人才不断创新突破。

本次论坛还重磅发布了由人工智能学院发起、杰出校友助力的“上海交通大学AI未来基金”,旨在支持人工智能研究与顶尖人才引育,加速AI学术与产业的发展。

原标题:《从科研智能体到罕见病诊断,上海交大最新发布五项全球领先AI成果》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李相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