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见闻|日供20万吨水厂10人即可高效运转,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2:52:00
“五一”假期第一天,记者走进济南水务集团所属的鹊华水厂,看到偌大的厂区内,仅有10名运行人员坚守岗位,却保障着每日超20万立方米优质自来水的稳定供应,这种“人少力强”的场景令人惊叹。而这背后,是济南水务集团多年来对智慧水务建设持续不断的投入与努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智慧水务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城市供水领域的生动实践,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水务供水运行模式。近年来,济南水务集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化为支撑,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慧行化清流,润物细无声”的核心理念驱动下,从“源头”到“龙头”,构建起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精准调控与科学管理,不仅提升了水务行业的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更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人少力强,智慧赋能筑根基
“不仅仅鹊华水厂,像集团所属的玉清水厂、旅游路水厂等现代化水厂在假期期间最多安排10名工作人员值守,均可确保水厂正常运转。”济南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水务集团近年来通过新建水厂的智能化水务建设以及现有水厂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智慧化。

如今,集团旗下日供水量达20万吨的水厂,仅需10名工作人员就能高效运转。每日超40万立方米自来水供应玉清水厂的玉清水厂,值守工作人员也不超过10人。目前,济南水务集团所属的28座主力水厂共同构成了城市供水的坚实后盾。
“五一”假期期间,尽管人员减少,但智慧水务系统稳定运行,如同忠诚的守护者,让泉城的万家清泉依旧清澈流淌,为市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用水保障。这不仅是济南水务集团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守护泉城水脉的有力证明。
科技领航,高效运转有良方
5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济南水务集团旅游路水厂,看到厂区内设备有序运转,却不见大量工作人员穿梭忙碌的身影。在控制室,旅游路水厂值班工作人员正专注地盯着屏幕。他向记者介绍道:“假期期间,虽然水厂人不多,但有这些智慧‘助手’,供水稳定完全没问题!”

长期以来,济南水务集团各水厂积极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从原水处理到供水的全过程实施智能化管理。远程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作,实时掌握水厂各个环节的运行状态;自动调节功能依据水质、水量等参数精准调整生产流程,误差率大幅降低;智能预警机制则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发出警报,响应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这些功能的协同运作,不仅确保了生产的安全与稳定,还使制水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革新升级,降本增效焕新生
据了解,济南水务集团凤凰路水厂,作为传统水处理设施的代表,曾面临着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大、人力资源紧张等问题。在实施智慧化改造后,该厂实现了从传统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华丽转型。改造前,厂内巡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周期长且容易出现遗漏;如今引入自动巡检系统,巡检频率明显提高,故障发现率大幅提升,同时人力资源也得到了有效节约。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为老水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提起凤凰路水厂的智慧化改造,水厂二车间运行主任王俭民赞不绝口:“我深刻感受到智慧化改造带来的变革,假日期间,车间通过智慧巡检系统实现了‘数字孪生 + 线下巡检’双模式运作。以往需 5 人轮班值守的情况已缩减至 3 人,且巡检频次降低 50%。通过线上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结合线下针对性排查,巡检效率提升 60%以上。”

过去,配水泵房频繁启停设备需专人值守,既耗时又易出错。如今智慧配泵系统可自动调节水量与水压,值班人员只需通过平台远程监控,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水质监测与异常预警中。“以往五一期间需要多人值守配水泵房,手动调节压力时经常手忙脚乱,如今依托智慧配泵系统,系统能根据用水峰谷自动启停设备,解放了我们员工的压力。”水厂三车间运行工刘鹏程说。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智慧水务的构建需要从底层、从整体考虑新的建设模式、新技术应用,济南水务集团智慧水厂建设正是智慧水务应用的具体实践。下一步,济南水务集团还将继续推进智慧化建设进程,秉持“慧行化清流 润物细无声”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供水流程,提升供水质量,以智慧之力守护城市供水“生命线”。(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少庆 通讯员:张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