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公司 万元 企业 车辆 银行 美国 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文物技能大赛,山西7位选手获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0:03:00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结果揭晓。来自山西的12位选手中,有7位选手获得木作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5个项目的7个奖项。这也是山西选手第二次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参加。山西出征的12位选手,都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各项目一等奖的选手,本次他们参加了全部6个项目的比赛。山西晚报·山河+特派记者赶赴泸州市大赛现场采访报道。

山西7位获奖选手合影。



山西选手表现亮眼

此次大赛比赛时间为7月3日至5日。7月4日上午8点多,在位于泸州市合江黄氏坝遗址赛区的考古探掘工比赛现场,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6项比赛中唯一在露天比赛的项目,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为了避免发生中暑等情况,选手们早上5点就进场比拼了。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注意到在省赛中夺得考古探掘工项目冠军的“90后”姑娘武晓俊,她也是山西省参加本次大赛的12位选手中唯一的女选手。身穿紫色马甲的她和其他选手一样戴着草帽,身旁是洛阳铲、手套、卷尺等工具。一头短发的她精干利落,边查看铲出的泥芯边在纸上记录着,然后画出柱状图。

作为考古探掘工项目参赛选手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武晓俊获得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手机、相机不停地冲着她拍摄。她冷静地按照比赛要求,在赛场划定区域内取点钻探、提取样土,根据样本详细填写钻探记录表、采样记录表和发掘日记等内容。

在位于西南医科大学的金属文物修复师比赛现场,一位身材瘦削的男子认真地观看着选手们的比赛步骤。他就是上一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的一等奖获得者、在山西博物院从事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90后”修复师张政敏。他这次作为山西观摩团的成员,前来观看“师弟”们的比赛。看到山西博物院金属修复师同事李尔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原照新现场表现得心应手,张政敏悄悄点赞加油。


提前备赛做足准备

在7月6日的闭幕式现场,获奖选手们上台领奖时,台下多家媒体纷纷为山西选手的表现赞叹。“你们山西真厉害,得了这么多奖。”一位来自贵州的媒体人感叹地说,以前知道山西是文物大省,这下还知道了山西也是文物行业人才的大省。

胸有成竹的底气来自于赛前充分的准备。为了充分做好参赛准备,山西省文物局于2025年6月4日至6日,联合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总工会,共同举办了全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对照全国大赛的内容,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比赛实施方案,科学设计了比赛环节;从省内外的文物相关行业聘请了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组建了筹备专家组,制定了比赛试题、比赛标准和竞赛评奖办法,让选手们有充足的比赛感受和体验。

包括考古探掘工比赛项目,也是直接在真实工地使用实物考核,最大化还原工作场景。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所选择的文物,也和全国比赛一样是使用真实的文物标本。最终,12名种子选手被选拔参加本次“国赛”。参赛选手确定之后,山西省文物局根据比赛项目和要求,提前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中训练,尽量还原比赛场景,让大家熟悉全国大赛的规则和步骤。

根据本次大赛规定,山西省文物局组织了包括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文化遗产勘测与保护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多位专家组成的山西观摩团,来到泸州为山西选手加油助威,做好后盾。山西省文化遗产勘测与保护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牛怡燕介绍,对于这次比赛,全公司自上而下都很重视,提前邀请了全国知名的文物专家授课,所有参赛选手都接受了集中训练,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进行加强,不断发现短板并努力提高。

山西一建集团古建筑研究院院长晋朝锋说,这次获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二等奖的赵玉宝,是公司一位非常优秀的工匠,这次得奖是众望所归。在赛前一个月,集团就有针对性地对选手进行了理论培训,以及实操训练。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人了解山西古建,推动山西古建走出国门。


山西裁判认真“执法”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多个比赛项目中都有山西籍裁判员的身影。

陶瓷文物修复师比赛现场,来自山西的裁判续凯不时巡视全场,查看选手们的比赛。续凯是山西博物院一名陶瓷修复师,也是2023年第一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获得者。从业25年来,经他手修复过的瓷器近万件,称得上是经验丰富的年轻“老师傅”了。他介绍说,陶瓷文物修复师比赛一共15个小时,用的是宋代瓷碗,釉色以白、青为主,文物的挑选基本上选用的是缺损面积在1/2到1/4之间的。

木作文物修复师比赛现场,选手们用16个小时的时间将看似普通的木头雕刻成一个精致而复杂的斗拱作品。来自山西的裁判任毅敏,一边查看选手们的制作进度和水平,一边详细记录着。他介绍说,木作文物的比赛时间一共是16个小时,选手们比赛的难点是雕刻的部分,这也是体现选手功力的部分。

作为山西省古建筑协会会长,任毅敏对本次大赛中老中青三代文物技能人才同台竞技的场景感到欣慰。“我们木作文物修复师的选手中,有19岁的大学生,还有59岁的‘老将’,更有三四十岁的中坚力量,说明咱们国家的文物保护人才后继有人,共同续写文明传承技艺。”任毅敏说。

本次比赛“含金量”上升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是文物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

本次大赛6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各比赛项目均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

获得大赛一等奖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可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比赛项目前5名获奖选手,可晋升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与比赛项目相同或相近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对应职业高级技师(一级)职业技能等级;第6—15名获奖选手可直接晋升高级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与比赛项目相同或相近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对应职业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2023年3月,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30名获奖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名获奖选手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共有293人进入总决赛,从数据来看,选手增加了34%。从学历看,选手高学历层次占比较以往更高。其中本科生111名、硕士45名、博士1名。从年龄看,选手平均年龄40.5岁,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从性别看,共有男性选手229名,占比78%;女性选手64名,占比22%。今年光考古探掘工项目就有3人进入总决赛。

群英聚首,指尖定乾坤;毫厘之间,见修复本领。这场“华山论剑级”较量,全国文物技术精英在聚光灯下“秀绝活”,尽显大国工匠风采。




特写


山西选手都说“学到了”

本次参赛的12位山西选手,7人获得5个项目的奖项。其中,在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中,山西省文化遗产勘测与保护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杨谢月获二等奖,山西博物院李小波获三等奖;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中,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赵玉宝获二等奖,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杨江朋获三等奖;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照新获三等奖;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中,山西博物院仝延东获三等奖;考古探掘工项目中,山西省文化遗产勘测与保护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晓俊获三等奖。

颁奖结束后,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现场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山西选手杨谢月在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比赛现场。


山西选手赵玉宝在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比赛现场。


“大赛比拼,容不得一点大意。”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二等奖获得者杨谢月说到参赛感受,直言收获很大。坐在“国赛”的比赛桌前,他一次次提醒自己要心静如水,努力做好保护修复的每一步。对于比赛结果,他高兴之余,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继续提高,毕竟能来参加“国赛”就是一种荣誉,积累比赛经验,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是他最重视的。

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获得者李小波面对采访,心态平和:“获奖当然是挺高兴的,不过比赛已经结束了,回去接着干!”李小波笑着说,未来他会以敬畏之心继续守护历史文物。

“我对自己这次的比赛表现挺满意。”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二等奖获得者赵玉宝说,从业30余年来,他先后参与了晋阳古城角楼和城门楼、大同古城等知名古建筑的修缮。“得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下一步要继续做好我从事的古建筑修复工作,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赵玉宝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在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获得者杨江朋看来,“能参加这样的大赛,和行业内老师傅们一起交流切磋,特别荣幸。”他说,这下也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以后的工作中得好好提升自己,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古探掘“女将”武晓俊这次获得考古探掘工项目三等奖,她说:“获得国赛荣誉,还是挺开心的!”作为一名考古界的新人,她知道专业考古探掘工的成长,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需要体力、洞察力、辨别力“三力一体”。经过大赛的洗礼后,她坦言会进一步的磨炼精进。

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获得者原照新谈及获奖感受,说非常感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给了他这次和全国高手同台竞技的珍贵机会,“得奖既是认可也是督促,更激励我在金属文物修复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获得者仝延东,同样激动兴奋。“全国比赛高手如云,都是各省纸张书画文物修复界的‘王者’,来参加过比赛,就知道自己的技术在全国是什么水平了。”仝延东说,自己从2013年开始从事纸张书画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参与过《山西博物院藏保宁寺水陆画保护修复项目》等十余个纸质文物修复项目,省赛更是拿到了冠军,但是在“国赛”上还是有点紧张。不过身为“90后”的年轻文物行业工作者,他坦言自己“不怕输,有信心,以后肯定会获得更佳成绩”。



来 源: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婉

责任编辑:秦小茜

校 对: 辛 云

值班主任:费 煜

值班编审:谢 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及图片视频如涉及侵权等问题

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