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斌 | 让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1:03:00

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新就业群体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在城市肌理中。他们不仅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更应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这支流动性强、联系面广的队伍,蕴藏着社会治理的巨大潜能。
流动性不是疏离的理由。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恰恰赋予了他们“移动探头”的天然优势。一个快递站点可以成为民情收集站,一名外卖骑手能够化身安全巡查员。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组织纽带,让“漂”在城市的他们找到“家”的归属。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充电、子女托管等暖心服务,看似小事,实则是凝聚共识的基础。当他们在社区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自然会更主动地反哺社区。这种良性互动,正是新时代党群关系的生动写照。
数字化赋能不可忽视。新就业群体是互联网原住民,善用微信群、小程序等线上工具,能够极大提升组织效率。但要注意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线上互动必须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持久凝聚力。
党建引领要润物无声。不必追求表面热闹,而要在快递站点设立“党员先锋岗”,在配送途中开展“流动党课”。把党的政策转化为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把组织关怀体现在解决实际困难上。这样的党建才有生命力。
新就业群体的社区融入,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既不能简单套用传统模式,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尊重其职业特点,创新工作方法,让这支队伍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同盟军”。这不仅是扩大党执政基础的需要,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
党员干部要主动走近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少一些“管理”思维,多一些“伙伴”意识。与其说我们要“组织”他们,不如说我们要“服务”好他们。当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组织的温度,自然会迸发出参与治理的热情。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新就业群体是流动的血液。只有让血液更好地滋养细胞,城市肌体才能充满活力。这需要各级党组织以更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开展工作,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单 位:陕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曹斌
编辑:雪云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