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造”超白玻璃屡次刷新行业纪录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9:2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4日讯 山东建材工业体系完备,产品门类齐全。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产业规模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如今,这项厚实的家底产业在技术革新中不断焕发新生,从“中国第一片”到“全球单片最大”,今天请看一块超白玻璃的传奇之旅。
它是光线的使者,是不会融化的冰。玻璃,早已成为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我国玻璃产量稳居全球第1,山东居全国第4。 放眼望去,山东拥有28条平板玻璃生产线,2024年产量达到8999.7万重量箱,将它们全部铺开,可绕地球9圈。
拥有多项“世界之最”的北京城市图书馆,276块超大玻璃,让它成为世界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墙结构建筑,每块承担墙体功能的玻璃长达18米。这些玻璃来自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这并非金晶的极限。
记者身后这条产线长近500米,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单片玻璃最长可达26米,把它立起来,有9层楼这么高,这就是全球单片面积最大的超白玻璃。
问题来了,什么是超白玻璃呢?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明介绍:“我右手边拿的是我们金晶生产的超白玻璃,我左手边是普通玻璃,把两块玻璃放在一块,普通玻璃它的边部是发绿的,超白玻璃非常透,它的含铁量只有普通玻璃的1/10左右,所有颜色打上去之后,它的色彩还原性非常好。”
普通玻璃的自爆率为千分之一,而这种如水晶般的超白玻璃,因其含铁量低、杂质更少,自爆几率仅为万分之一,因此也被称作“安全玻璃”。更低的自爆率与更高的透光率,让超白玻璃一跃成为建筑物身份的象征。
20年前,我国第一片超白玻璃就在这条5号线上下线。
当时,全球仅有美国、法国和英国掌握超白玻璃生产技术。由于依赖进口,国内超白玻璃价格始终居高不下。2005年,金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生产的超白玻璃顺利投产,超白玻璃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成功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金晶超白玻璃逐渐成为中国超白玻璃的一张名片,“山东造”走向了全世界。之后,客户又提出了新的需求。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明告诉记者:“苹果专卖店在做12米长的玻璃立柱的时候,需要用3块到4块的玻璃把它连起来,使得整个建筑有被割裂感,设计师他给我们提要求说,你们能不能做出一片长12米或者15米的玻璃,使我们整个的建筑能够用一整张表现出来。”
玻璃越长,出现缺陷的概率就越大。在熔制、成型等环节,任何微小的波动都有可能导致出现瑕疵。此时,窑炉内的温度已达1600℃,在我们看不见的内部,一场焰火的考验正在上演。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基地总经理李刚说:“我们采取的是多阶梯窑炉。我们把窑炉当成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如果我把底部设计几个台阶之后,是不是盒子里面的玻璃液的量就会少?玻璃液在里边进行循环对流的力度就会增加,它的气泡就会大量地被排出来,让熔化更充分。”
接下来是和温度的较量。金晶通过协调控制,使得玻璃液成型时,即便温度基数处于1000℃以上,温差也能被精准控制在正负0.5℃以内。最终,实现了20平方米的超白玻璃中仅有1个缺陷的优异表现。此后,他们一直保持着超长超大超白玻璃原片的制造纪录。从8米、12米、18米、23米,直到去年产出26米长的超白玻璃,一次次突破极限。
不过,金晶并不打算止步于此。更大、更纯净,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为期90天的冷修技改完成,这条曾诞生了我国第一片超白玻璃、又不断创造历史的金晶5线重新点火、迎来重生,产品透光率预计将从91.5%提升至92%。更高的透光率意味着更强的光电转换率,在超白玻璃上镀上一层肉眼看不见的导电膜,金晶已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TCO导电玻璃,成为国内TCO导电玻璃的主要供应商。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成海告诉记者:“TCO玻璃是我们为第三代光伏太阳能电池开发的一款新的产品,它本身具备弱光效应,阴天也可以发电,包括未来的AI显示领域都可以用到导电玻璃。我们从建筑往光伏甚至往工业方向走,这是由传统孵化出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典型的案例。”
同时,技改之后一次成型的超白玻璃有望达到30米,金晶将进一步掌握全球市场话语权。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成海介绍:“30米肯定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我们一直想保持就是,纪录保持的是我们,打破纪录也永远是我们。”
记者手记:
一块玻璃,既能映照出迷人风景,也足以折射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从“中国第一片”到“全球单片最大”,再到“会发电的玻璃”,金晶始终靠自我革新,赢得行业“卡位战”。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我们希望有更多山东企业心无旁骛,更加执着于创新,在产业链上发光,奔向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