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规划范围扩展!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还有哪些规划蓝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7:10:00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9月8日报道: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目前已基本建成。9月8日,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多部门正在开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核心区规划设计深化工作。预计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核心区鸟瞰图)
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发展示范区
《专项规划》在虹桥商务区151平方公里范围的基础上,重点处理好虹桥商务区与中心城、三个新城的关系,规划范围扩展至535平方公里,着力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周边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发展示范区。

(规划范围图)
大虹桥地区规划形成“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的整体格局。其中,“一核”是聚焦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打造国际级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两轴”是依托延安路-崧泽大道和嘉闵高架,分别形成东西门户轴和南北发展轴;“四片”是在轴线两侧构建凤栖创新片区、云麓科创片区、临空示范片区、徐闵数智片区等四个功能片区,打造国际化城区和高品质产业集聚区。“五带”是依托吴淞江、淀浦河、油墩港、通波塘和外环绿带,塑造五条结构性生态绿带;“三湿”是沿生态绿带,营造凤栖、崧泽、云麓三片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空间;“八组团”是围绕核心区重点产业功能、重要湿地等特色节点,形成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八个组团,实现空间品质和资源要素的全面提升。

(大虹桥结构图)
虹桥商务区在地区整体格局的基础上,突出三方面空间整合提升策略。一是着力增强功能核心:以虹桥枢纽中心、国家会展中心、苏州河滨水绿心构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区,联动机场东片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集中塑造生态绿脉:以吴淞江-苏州河、小涞港-北横泾两条绿廊为骨架,构筑“T型”生态空间,打造功能复合的高品质公共环境,提升地区整体标识度。三是有力推动功能贯通:结合特色风貌道路构建“活力环”,依托外环绿带、沪青平绿道、近郊绿环等构建“生态环”,串联虹桥商务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象限的城市功能板块,提升虹桥商务区空间整体性和联通度。

(核心区结构图)
《专项规划》对产业发展也有了明确指引:强化吴淞江-G2 科创走廊、G50 长三角数字干线、G60 科创走廊牵引,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上海西部科技创新战略节点。虹桥商务区将重点提高轨道交通线网覆盖水平,规划轨交站点600米覆盖率提升至35%左右。针对青年创新人群、商务人群、国际人群、本地人群等不同需求,多渠道增加虹桥商务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改善职住平衡。虹桥商务区公共服务也要加快建设,围绕核心区和吴淞江滨水空间,布局面向长三角的高等级服务设施,配置高水平教育、医疗和文体设施。

(核心区总平面图)
核心区综合功能提升重点项目预计十五五期间投用
本次规划重点聚焦虹桥枢纽(航站楼和高铁站)、商务区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之间约一公里长的东西轴线空间及周边街区,强化整体设计,营造“虹场绿丘、高线飞虹、水岸秀场、活力青洲”四大空间特色节点,打造上海服务长三角、链接全世界的一公里,将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打造成为开放引领、高效链接、活力荟聚的国际开放门户核心。

(核心区总平面图-重点设计范围)
本次规划以“一核、两轴、四门户”为重点的空间格局,提升核心区功能集聚度和空间标识度。一核,即依托西交通平台及周边相邻街坊打造站城一体核心门户区;两轴,即苏虹路-徐民东路东西轴、申长路南北轴;四门户,即塑造具有标识形象的东南西北4个门户节点。
已建成的西交通平台将进行优化改造,植入虹桥全球服务中心、新质生产力展示馆、AI产业科创社区、虹桥活力商街等功能,营造“虹场绿丘”枢纽门户街区。并依托现状中轴线绿化景观,打造“高线飞虹”的公共空间序列,构建空中连廊、地面、地下三层立体慢行交通系统,高效便捷地连接东侧交通枢纽和西侧国家会展中心两大功能主体以及两侧商务办公建筑群。

(虹场绿丘)

(高线飞虹)
北横泾现状滨水空间品质也将有所提升,打造年轻活力的“水岸秀场”,提供面向年轻人交流的大型活动广场和浮动舞台,承载虹桥商务区节庆演绎活动,成为前往国家会展中心的预热场。
为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国家会展中心东侧现状停车场也将激活,塑造“活力青洲”,植入虹桥企业展厅、会展配套设施、小涞港水岸商业和停车保障等功能,与国家会展中心功能错位互补,打造国家会展中心功能延伸载体,成为会展潮汐热度向持续活力转型的撬动引擎。

(水岸秀场)

(活力青洲)
《虹桥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实施,将在市级各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十五五、十六五两个五年计划加快推进,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其中,关于核心区综合功能提升的重点项目(包括“虹场绿丘、高线飞虹、水岸秀场、活力青洲”等)已明确开发实施主体,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实施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十五五期间投入使用,将显著提升核心区的功能复合度、空间连通度和区域标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