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绘民生 公益绽梁溪,从“纸上规矩”到“云端智管”,制度创新让公益走得更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6:57:00
无锡市梁溪区社会工作协会正在接受2025年“七彩工程”公益创投中期评估,通过听项目进度、查项目台帐、走现场实地等三个维度进行打分。项目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社会组织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支持,项目帮助7家社会组织参加3A以上等级评估,4家社会组织和2家培育基地获市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案例奖,22家社会组织成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从“纸上规矩”到“云端智管”,制度创新让公益走得更稳
2016年,《梁溪区“七彩工程”公益创投实施办法》的出台,像给初生的公益创投系上了“安全带”,从项目申报的门槛到资金使用的红线,从评审流程的标准到验收评价的标尺,第一次让“公益怎么做”有了清晰答案。但梁溪区没止步于“画框框”。《梁溪区“七彩工程”公益创投实施办法》等文件接连落地,像给公益创投搭起“四梁八柱”,项目申报要过“需求筛查关”,资金拨付得走“进度审核关”,结项验收得闯“群众评价关”。这套“标准化运作、专业化操作”的规矩,让每一分公益资金都成了“带温度的种子”,精准撒向最需要的地方。
2025年“七彩云”平台的上线,更是给公益创投装上了“智慧大脑”。打开平台通过可视化看板,22个项目的总体进展、资金执行率、群众满意度、项目预警状态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实时更新、公开透明。点击任一项目,即可查看详细资料、动态台账及历史记录,实现“一屏统览、一触即达”。系统每半月自动推送风险预警,助力及时干预,保障项目规范运行。从“纸质台账”到“数据跑路”,制度创新不仅守住了公益的“底线”,更按下了服务的“快进键”,提升了服务效率与组织公信力。平台还支持移动办公与智能知识库,方便现场录入、随时查询,真正实现项目管理全流程在线化、协同化、智能化。

从“群众呼声”到“项目落地”:精准服务让民生暖到心坎
“楼道堆物闹矛盾”“困境儿童心里闷”……这些藏在社区角落的“小烦恼”,曾是基层治理的“大考题”。而梁溪区的答案,藏在每年的“需求征集令”里。
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区的“楼道微治理”项目,更是把“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针对居民吐槽的“楼道堆物像仓库”,无锡市明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带着党员志愿者清杂物、刷墙面,还请居民画壁画,曾经吵着“谁占了公共空间”的3单元,如今墙上满是“邻里和睦”的手绘,这个模式已在48个社区“复制粘贴”。
“溪心护童”困境儿童心理援助项目通过一对一书信来往、学业辅导、实践课程等形式,构建“五老”与“困境儿童”间的长期朋辈心灵交流的平台,引导困境儿童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50位困境儿童与50位“五老”一一结对,通信120余封,2次线下见面会,困境儿童家庭参与率超90%。
从“听群众说”到“帮群众办”,梁溪区的公益创投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民生难题的锁。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品牌与人才共绘民生新图景
十年前,梁溪区的公益组织还多是“小打小闹”,十年后,20多个品牌项目成了群众口中的“民生招牌”,18家5A、4A级社会组织成了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梁溪区弘法志愿者服务团,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法治宣传项目,他们独创了“一讲二演三奖”的“土办法”,把知识点编成情景剧,如把“高空抛物”写成小品,让志愿者扮演争执的邻里,最后律师上台点评;演完还有奖问答,答对的老人能领个实用的小扇子,上面印着防诈口诀。9年累计开展活动3000多场次,化解矛盾300余件,服务群众5万余人。
2021年,王立宁借梁溪区妇联支持创容芮中心,面对“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仅12万,不足23%经系统政治素养训练”的困境,决心破局。她联合北师大、东北师大专家,打造《红蕴匠心育良师》项目,用“四维淬炼”体系,政治课融《家庭教育促进法》于家风故事,专业课授BLT沟通技术,学员需完成80小时实战实习。3年培育128名持证指导师,30人留岗,如今“云课堂”正让专业服务走得更远。——这些项目就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更多人参与公益的热情。
更动人的是“培育”的力量。2023年起,梁溪区重点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清名桥街道和美营造便民中心就是个典型,它牵线企业捐物资、高校派师生、居民当志愿者,累计实施了古运苑社区春蚕 ·时光里低龄老人再就业项目、金匮苑社区伲来嘞全龄友好社区营造中心、南扬社区•弄堂里巷认知症友好社区、团市委微光骑手暖新行动项目、团市委锡望骑手夜校、青创同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子伙伴计划、公益暑托班等十多个项目。组织各类就业培训、文化传承、健康科普、公益服务等各类活动108场,其中公益嘉年华活动15场,带动500多人成了社区“热心肠”。如今,全区社会组织里持证社工300余名,1名高级社会工作师,1人成了省市级领军人才,他们就像“公益园丁”,让梁溪的民生土壤越来越肥沃。
十年“七彩”,是3650个日夜的坚守,是从“试试看”到“离不开”的蜕变。未来,梁溪区还将带着这份公益初心,让“七彩”的光芒照进更多角落,让每个群众都能感受到,生活在梁溪,很暖,很安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
校对 朱亚萍